抒情散文:《画里江南雨》

今日湖北

2025-06-26 10:34:01

本网讯(作者:郭庆春) 微雨初落时,人便坐不住了。那雨丝极细,若有似无地叩着窗棂,像是天地间一丝微凉的低语。于是撑伞出门,在雾雨蒙蒙中,去常青花园的常青湖畔走走看看。经过一郎桥时,桥下溪水正清,粼粼波光之上,竟浮着一片荷——粉白相间的花,擎着碧色的叶,在细雨织就的帘幕里影影绰绰。我驻足良久,用相机摄下这微雨中的精灵,方踟蹰归去。

1750905215745710.png

归来静坐,檐角雨声渐稠,淅沥如珠帘轻叩。方才溪畔所见那一片浸润在雨雾里、于波光水影间摇曳的湿漉荷影,竟似未干的水墨,在眼睫深处时隐时现,洇染、浮动。荷的清香、清韵与高雅,种种唯美意象都在书房里萦回不去。尤其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风骨,更在心头盘桓,挥之不去。这份悸动,终是引我步入三楼画室。将一张八尺素宣铺展于画案之上,望去,其白如雪,其阔似野。墨锭在端砚的怀抱中徐徐旋转,墨香悄然弥漫斗室。定要借这淋漓水墨,将这烟雨朦胧中的清荷风骨,移渡至这方寸画纸之上。

笔锋蘸饱了墨绿,先在纸上泼洒出一片混沌的底色,仿佛那水气氤氲、烟雨空濛的湖面。浓墨沉酣,八片阔大的荷叶便自这片混沌中浮凸而出,在纸的下方铺展开去,漾着深浅不一的水痕墨晕。墨色润泽处,似有风过,叶边卷曲着,承接着无形的雨滴,恍然是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这碧色却已悄然洇入了雨水的清灰,更显沉静幽深。

荷叶之上,是无数细劲的荷茎向上伸展的笔意,茎端托着几十朵含苞的花蕾。那些花苞如羞涩的少女,紧紧裹着自己的心事,在雨幕里微微颔首,直教人想起周邦彦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摇曳风姿。十几朵盛放的荷花,则疏密有致地点缀其间。花瓣粉白,墨色极淡,只在瓣尖处略施胭脂,仿佛真被雨水洗褪了浓妆。花瓣在风里轻颤,那姿态是活的,使人疑心一阵风真能从纸外吹来,搅动这一池的暗香。李清照笔下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沉醉,大约便是这般光景了。

在花叶深处,十二支莲蓬悄然隐现。它们或饱满低垂,如谦逊的智者,或初成昂首,似无畏的少年。墨笔点染的莲子颗颗分明,在湿润的宣纸上晕开微小的圆晕,仿佛积蓄着秋声。李商隐吟咏“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苍凉,在我笔下却被这新蓬悄然化开。

荷塘中的十几只鸟儿,错落栖于清瘦荷茎之上,成了画中点睛的活气。它们或敛羽沉思,或引颈顾盼,更有三两只似在喁喁细语。细笔勾出的爪,紧紧扣住风雨中微晃的荷杆,纤细却含着一股韧劲。鸟儿的叽喳喧闹虽不能闻,然其神采顾盼之间,分明溢满了杜工部笔下“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生机与情致。它们小小的身影,是这水墨天地间跳动的音符,无声地述说着雨中的欢愉与安然。

1750905236143489.png

笔收墨驻,整幅画面便如一方被细雨浸透的江南梦境,在八尺素宣上徐徐展开。迷蒙的荷叶是底色,盛放与待放的荷花是主角,莲蓬是时间的信使,鸟儿则是这静谧里活泼的精灵。几笔淡墨扫出的芦苇,在边缘处随风轻飏,更添水汽淋漓、烟波无限之感。

我凝视着这墨迹未干的“雨中荷图”,窗外雨声淅沥,仿佛与画中世界连成了一片。忽然彻悟,古人所谓“身与竹化”,大约并非虚言。那桥下偶然一瞥的荷影,被微雨浸透,让相机挽留,终于又借我的笔墨,在纸上获得另一种永生。天地间的雨丝原是造化最灵巧的绣娘,她以湿润为丝线,默默绣着大地的锦缎。而我此刻的涂抹,不过是以心为梭,笨拙地想要织回一片属于江南的、微醺的清凉与宁静罢了。

朦胧江南雨未必在千里之外。当笔尖饱蘸了烟水,心魂浸透了雨意,方寸素纸之上,亦能听得见莲叶承雨的清响,看得见飞鸟掠过水云天的痕迹。这濛濛细雨中的一点清凉,一点画意,竟都在我这斗室之内。这江南的朦胧细雨,垂柳湖畔之意境不过是心湖深处,被雨丝绣出的那一抹永恒的微澜与碧色。

2025年6月26日于诗书屋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