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调研“绿满襄阳”建设 为“丹渠速度”点赞

襄阳日报

2018-01-21 10:34:56

绿满丹渠。记者 丁涛 摄

襄阳日报讯(记者龚莉)去年9月,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在老河口察看引丹渠时提出,大力实施“绿满丹渠”行动,做活丹渠“水”文章,打造百里生态丹渠文化旅游品牌。4月26日,秦军调研“绿满襄阳”建设时再次来到这里,只见渠道沿线荒了44年的土地如今已遍植绿色,百里丹渠俨然成为鄂西北岗地的一幅绿色生态长卷。

从引丹渠首清泉沟泵站沿渠而行,清凌凌的丹渠水蜿蜒而过,放眼望去,渠塘连片,夹岸花香,68公里长的总干渠两侧各留了15米宽绿地,栽植有大量樱花、银杏、广玉兰、香樟等苗木。途中到处是栽花种树者的身影,他们分布在各个渠段,有的挖窝整路,有的栽树培土,有的灌溉护苗……大家忙得热火朝天。“从动议到现在,短短125天,我们已经完成了丹渠内3500亩荒地的绿化,栽植各类苗木97万余株。”听着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局长熊化国的介绍,看着连绵百里的翠色,秦军十分高兴。他说,行动见证作风,成效鼓舞人心,“绿满丹渠”行动推进速度之快让人赞叹,引丹灌区的服务者把一篇拓展饮水安全、水产养殖、高效农业、水电开发、旅游观光的大文章做“活”了。

秦军指出,引丹渠建设至今经历了40多年,从一个单纯的农业灌溉水利项目,到如今的农业、能源加旅游的综合产业;从一个主要依靠“输血”的单位,到如今大量“造血”的主体;从单纯的发展一产到如今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它成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典型样本。这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是我市生态文化旅游的重大引擎项目,市水利局和老河口要充分认识建设“百里生态丹渠”的重要意义,在绿化、道路硬化、渠道硬化、渠坡整理、渠脚管理的同时,提前谋划下一步如何开发好丹渠生态文化旅游。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丹渠,沿线乡镇就要围绕丹渠做足文章!”秦军提出,乡镇招商引资十分困难,那么农村发展靠什么?“绿满丹渠”不仅可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有机水产养殖,还可带动沿线的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引丹渠周边的竹林桥、袁冲、张集、孟楼4个乡镇要积极主动作为,配合“绿满丹渠”做好群众工作,引导农民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同时,做足做活“水文章”,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民做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同心打造“百里生态丹渠”品牌。

市领导郭忠、胡颐新、沈学军参加调研。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