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盈盈烟雾涠洲岛
2023-05-22 09:23:19   来源:今日湖北

1684718271988265.jpg

本网讯(耿 琴)“湖面微风翻小浪,梓霞低昂细叶香。远岸夕阳千里景,空山晴碧两重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涠洲晚眺》竟有吟咏江南风光的感觉。其实,涠洲岛风光确实如“湖面微风翻小浪”,身深处其中一点没有北临北海,东望雷州,南隔海南,西向越南的方位感,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甚至忘记了登临的是广西最大的海岛。

1684718548278846.png 

涠洲岛汉朝就很出名,世外桃源般吸引国人上千年的向往,也读过唐代诗人白居易《涠洲岛》“半浸青山半浸海,一带明月一帆飞”的诗句,总在想,镶嵌于海上的涠洲岛到底为什么那么让人驻足、让人留恋?由此,油然而生对涠洲岛的遐想,盼望有朝一日前去看看。几经邀约,终于在5月8日,我和赵萍、童希琼、孙亦群、纯子、芳芳,以及导游兼摄影师秋风一行7人,来到北海涠洲岛以及湛江硇洲岛,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自驾旅游。

一到涠洲岛,当地人便热情推荐,首先应去五彩滩看日出,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欣然前往,黎明前海滩上已静候了簇簇期待的看日出人群。猛然间,忆起巴金先生的名作《海上日出》,“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地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佩服巴金先生的观察力,涠洲岛的日出也是这样的!我感受到了一种突破的力量,顽强向上,那是生命的拼搏与希望,不规则的大块白云,奔向海天相接处的红晕,欢腾地簇拥着跳出海面的红日,人群也欢腾了,高举的手臂如森林般迎向太阳,洗礼般每个人都沐浴着阳光……五彩滩的熔岩坑有深有浅,层层叠叠清晰地展现出来,退潮后还沾着海水,被阳光映照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哦,神话般的涠洲岛。

1684718558665980.png 

涠洲岛由一万多年前的火山喷发形成,地质景观的精华在鳄鱼山公园又叫鳄鱼山景区,完整的火山活动形成了冲击坑、古树化石、水帘洞、海蚀柱、海蚀墩等地质奇观,现在都取了动人的名称,像龙宫探奇、百兽闹海、海枯石烂等,赋予了火山遗址童话般的灵魂,其实,千万年的神奇,远胜鬼斧神工,同样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存在。据说,鳄鱼山景区退潮后,能在大小坑洞里看到活珊瑚,以及因贪玩而没能游回大海的鱼虾,景区工作人员说下午3点后退潮可看到,可惜还有景点要去,来不及观赏了,有点遗憾。

下一站盛塘天主教堂,据称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修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有大钟楼,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外观雄伟,教堂内非常空阔,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一进入就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据说教堂是用海底的珊瑚及沉积岩为主材建成的,现在依然有信徒来此做礼拜。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分支,基督教传入中国,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在唐代,中国人称之为景教,第二次在元代,称也里可温教,第三次在明清之际,前两次成效不大,都没有传来什么思想,相比之下在大海航时代,新航路的开辟正好与天主教的振兴同时到来,明清之际基督教再次来华,加上海外殖民扩张与寻找更广阔传教基地的需要,对中国还是有影响的。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教皇曾说,“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基督及其信众将统治整个地球,所有的民族都会信仰基督”,也就是要让世界自愿的服从在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涠洲岛处于广西海岸线上,十九世纪有教会前来传教就不奇怪了,由此,有了今天涠洲岛中西文化合璧的景观。

回到宾馆闲翻明史,见到明代剧作家、诗人汤显祖游览涠洲岛后写下一首诗《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其中有“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诗句,看来在明代涠洲岛就已经很繁华了,现在居于万年前的涠洲岛,品味数百年前的遗存,感受它的前世今生,恍如时光倒流,那依旧涛声从什么岁月悠悠而来?

 

编辑:晓颖

1684718575242945.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