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金贞)6月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此前,教育部曾发文称,将学生总体近视率等因素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5月16日,记者从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获悉,该协会将推进各会员单位依托AI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和近视光照治疗方案,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行业将依托AI助力近视防控
中国人近视有多严重?
在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上,国家近视防控专家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张明昌教授给出了一组数据:中国已有6亿多人近视,其中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达53.6%,大学生近视病率高达90%以上。
“近视问题在中国中小学生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是不可忽视的。”张明昌认为,大多数近视患者没有养成定期进行眼睛保健的好习惯。

【图片】李杜军介绍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法
对此观点,湖北中医药大学眼科教研室李杜军教授也十分认同,并强调,3-14岁是预防近视的最佳阶段。他做了一个假设:“如果青少年能在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600度以内,可以降低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99%的黄斑病变等风险。”
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其中明确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虽然近年来各年龄段的近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整体情况与2030年的近视防控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各方的儿童青少年防控任务依然不能松懈。”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会长易向阳介绍,眼睛与大健康密不可分,融合眼镜行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至关重要。下一步,该协会将推动行业依托AI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和近视光照治疗方案,助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专家提醒红光照射前须排除眼底疾病
那么,近视该如何有效防治呢?
小编留意到,上述两位眼科专家均提到,除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照外,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近视防控手段包括单光镜、角膜塑形镜、离焦镜框镜架、离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等,以及最近比较热议的低强度红光照射。
据张明昌教授解释,低强度红光照射能通过增加眼部脉络膜供血量,进而增加脉络膜厚度,改善近视患者眼底供血不足等问题,控制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加深。

【图片】张明昌教授提到近视防控的多种方法
“使用红光照射防控近视,需要先筛查排除眼底相关疾病。”另据李杜军教授介绍,学界曾于去年出台《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其中明确指出了相关产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比如,有着光过敏史、黄斑疾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眼部疾病患者,应用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眼组织损害、诱发严重不良反应。他建议,近视患者在使用红光照射前,应该先通过AI眼底相机等手段筛查眼底疾病,并使用有安全证书及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类医疗器械。
近视防控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
护眼精华液、眼部按摩仪、护眼贴……记者在湖北省眼镜行业协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大会现场看到,各种与眼部健康有关的产品琳琅满目。其中,一款被称为“鹰瞳科技眼底照相机”的视网膜基础筛查仪,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只见体验者将双眼贴近仪器端口,根据语音提示做睁眼、闭眼等动作后,便完成了拍照。再等待约两分钟,一份有着医生签名的视网膜评估报告就发送到其手机中。其中清楚地注明该体验者眼底黄斑区、玻璃体、视神经等是否存在病变等异常。
【图片】AI眼底相机出具的评估报告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鹰瞳明眸合伙人、视光负责人陈雪玲介绍,目前全国眼科医生只有4.6万名,注册眼底医生只有6000名,导致眼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筛查。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眼病而导致低视力甚至致盲。目前国内主动筛查比例不高。
一方面健康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医生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利用人工智能阅片能够把眼底筛查落到实处,实现早筛-早诊-早治疗的分级诊疗模式。
AI+眼底检查就非常适合给孩子做适用性的检查,保障安全。近视光照治疗仪是低强度红光照射,是一种新的替代疗法,有效但是要保障安全,尤其是眼底安全。

【图片】儿童体验鹰瞳科技的视康仪产品
据悉,目前该公司产品已经在武汉眼视光眼科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汉眼视光眼科门诊部、视佳医眼科医院全省40家门诊、天门市新潮眼科、麻城市光明云眼视光眼科、蕲春光明眼视光、大冶美视达眼科等眼科医院临床使用,同时也在宝岛眼镜、武汉精益眼镜、武汉阳光眼镜等知名眼镜店内应用。
鹰瞳明眸CEO于湛认为,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通过AI眼底相机评估,提供近视光照治疗仪的量效分析报告,未来将造福更多孩童眼健康。据调查,近视防控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2019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已达1037.4亿元,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521.5亿元。
编辑:蔡亮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