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写”在精准处 “生”出致富花 ——长江职业学院郧西县文化扶贫绘出山乡新画卷
2020-10-21 10:13:03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编者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湖北武汉的长江职业学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重在增强“造血功能”,构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学校因地施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当地政府共建湖北首个大学生写生基地,助推湖北郧西县实施“旅游+”战略,使当地旅游开发与绘画写生、摄影采风、休闲养生等融合发展,乡村正在变成“大课堂”,村庄正在变景区,“绿水青山”吸引着人气、带来了财气。第三产业扶贫,催生了这里的“写生经济”,成为鄂西北文化扶贫的典型案例。老乡要致富,还得靠产业。期待更多的高校在精准扶贫中,更加注重“造血脱贫”, 解决长远问题。

1603246301503971.png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何知武  周鹏)每年春天,湖北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大地山水氤氲,绿树环抱,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来自武汉高校的一批批大学生来到这里写生,富有青春气息的大学生在村边、田间、山脚下、小溪旁支起画架,用心勾勒山乡美景,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山村似乎进入一幅画卷里,逐渐催生了这里的“写生经济”。  

   提起这里的变化,石庙村党支部书记庹文章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是长江职业学院对口精准扶贫后带来的,过去哪想到这穷乡僻壤还有城里这么多大学生来,当地人还想尽办法出去呢!  

   湖北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地处秦岭山脚下,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石庙村有10个村民小组812户32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738人,易地扶贫搬迁户122户。过去的石庙村是有名的穷地方,很多贫困户看病掏不起钱,常常面临吃水困难,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姑娘大了想办法嫁出村。

    然而,这里的一切从2015年开始悄悄改变。2015年,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长江职业学院开始承担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石庙村精准扶贫任务,选派工作队开展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该校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禀赋,找准地方脱贫结合点,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多措并举促进驻点村的长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贡献了力量。学校每年把精准扶贫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党委班子成员深入乡村调研20多次。几年来,学校在驻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投入专项资金修建“江通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帮助村民修建3个水窖,解决“吃水难”“用水难”问题;带领贫困户种植香菇、黄皮椒、花椒、核桃等项目,并引进电子加工扶贫车间及15亩泥鳅养殖基地,撑起群众脱贫的“钱袋子”;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抓实教育扶贫促蝶变,与县职校联合办学、举办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为贫困户学生减免学费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7年底石庙村人均纯收入6136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更重要的是,长江职业学院促成了湖北第一个大学生写生基地—中国郧西上津古城写生基地,对县乡村的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十堰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山乡文化扶贫新画卷。

1603246312785079.png

                                    党委书记调研促成湖北首个大学生写生基地 

   精准扶贫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扶贫开发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为了扎实做好对口精准扶贫工作,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一班人在通盘考虑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牵挂着驻点村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试图探索学校实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结合点。党委书记李永健是湖北高校有名的“微博书记”,形成了做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风格。担任党委书记十年时间,通过个人微博“@武汉李永健”回复微博私信1000余人次、处理解决问题700余件,架起了师生连心桥。根据学校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前期工作和深入调研,“微博书记”李永健围绕如何增强精准扶贫村的造血功能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利用绿水青山和人文资源给当地留下长久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做点贡献。2016年冬季,李永健书记数次驱车600多公里来到郧西县上津镇调研,深度调研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在上津镇筹建湖北第一个大学生写生基地。

     通过调研发现,郧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上津镇有“中国小长安”之称,是“朝秦暮楚”古镇,也是传说芈月入秦所经的楚国边境要地。据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上津古城也是湖北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这里山川秀美,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身之所至、兴之所极,情之所至、心之忘俗,是写生旅游的佳境胜地。

    湖北是科教大省,美术等艺术教育蓬勃发达,九成以上高校开设美术与设计专业,在校生10万人左右,每年至少4万多学生外出写生。但由于湖北写生基地建设大大滞后,接待学生方面缺乏诸多条件,大部分学生到周边省份写生。而在安徽的黟县等地每年的经济收入中有70%都来自于采风写生类的人群。深度挖掘和开发艺术湖北写生资源建设,对于开发当地旅游业、促进就业、创业以及弘扬荆楚文化,推动郧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永健书记与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及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领导谈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学校党委及当地市县镇政府的支持。学校还专门安排车辆组织县、镇、村领导赴外省写生基地考察,学习写生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永健说:“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因地施策,授人以渔,增强其造血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农村脱贫的长远路子。”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商机。沟通交流中还了解到,郧西县也把旅游开发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以旅游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写生基地,发展“写生经济”,刚好与地方政府发展目标一致,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模式、新平台。这样,学校与当地政府很快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共同打造上津写生基地。

从2016年开始,十堰市、郧西县、上津镇调动一切有利资源,采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方式,以上津古镇为中心,辐射周围30公里内的千亩茶园、自然景观、陕西的漫川关古镇,着力打造湖北第一个配套的大学生写生基地,拟留住湖北每年4万多的艺术学生,同时吸引陕西、河南等省大学生前来写生。

     2017年3月15日,郧西县委县政府在上津古镇举行中国(郧西)上津古镇写生基地揭牌仪式,长江职业学院在写生基地第一个挂牌,该校每年近千名艺术生及老师到古镇激发创作灵感。时任十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荣山(现为十堰市常务副市长),郧西县委书记张涛、县委副书记袁昌国,郧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宏,上津镇党委书记汪建成、上津镇镇长尹大彬等参加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时任十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荣山盛赞长江职业学院的文化扶贫是“写”在精准处,必将“生”出致富花,写生基地让美景入画,“绿水青山”吸引着人气,也会带来财气,将来会变成“金山银山”。

   为了做好学生写生的接待工作,石庙村回乡能人操世权创办的当地最好的山庄—伞河堂成为首选。该山庄迅速进行整修,不仅满足吃住,还能满足学生上课、活动等。

      为支持当地写生基地建设,学校还邀请北京、香港、大连、合肥等地全国知名品牌设计师、新锐视角设计师、跨界别艺术家等,带领学生围绕具有千年历史的郧西县“上津古城旅游视觉形象设计”开展实战项目训练。8名师傅带领学徒完成古城形象分析、项目定位、草图绘制、完稿设计、现场提交的项目全过程。实战项目结束后,遴选了8份设计方案作为教育精准扶贫资源,免费提交给上津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供地方政府参考使用。长江职业学院精准扶贫接了农村的底气,开启了当地农村发展的新路径。

1603246326420622.png

                                            上津写生基地,养在深闺人未知

    在长江职业学院,让学生改变原来的江西、安徽等成熟写生基地,到鄂西北新开发的写生基地去,一开始师生确实心里没有底。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韩淑萍回忆说,过去到安徽写生都是学生非常期盼的事情,一听说要换地方真有点不愿意,也有学生提出能不能不去啊。

    学校党委得知这种情况,果断做出决定:为支持学生到郧西写生,学校进一步加大学生写生的补贴力度,初步计划每年为近千名学生写生补贴60多万元。2016级动漫设计专业的张毅飞说,听到学校为我们写生补贴力度这么大,真的挺感动的,后来大家就没什么意见了。

     在去写生之前,学校先后派艺术设计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及老师前往上津考察,认为这里确实非常有特色的。同时,当地政府对老师们提出的改进建议迅速采取措施予以完善。

    2017年4月,长江职业学院首批近200名写生队伍来到了秦岭山脚下的上津镇。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黄泓杰说:“平时在城市呆惯了,突然来到鄂西北大山里,感觉这里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加上上津古城的厚重文化,都是画笔下需要浓墨重彩的,简直美翻了!”

    该校城市建设学院院长李胜林说,江西、安徽写生基地都是徽派古建筑,白墙青瓦,写生半个月,换很多点,作品总体上感觉差不多。而郧西上津古城写生基地,别具特色、内容丰富,它既有古城厚重人文底蕴,又有鄂西北丰富的风土人情,学生的作品既有农民劳动的场景,又有秦岭山脉的大场景,既有原生态的鄂西北农村风貌,又有精准扶贫项目车间、茶厂等,十天下来每天不重样,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作品也是千姿百态,学生也无形中受到了教育,很有意思。

    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韩淑萍说,过去学生们在安徽黄山一带商业化气息日渐浓厚、游客比较多的景点写生,而来到郧西的写生基地,这里的景观更原生态,环境更优雅清净,更能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感受纯天然的大自然之美,更能静下心来仔细感受、观察和作画。所以,我觉得这才是学生们写生采风最理想的地方了。

现已走上工作岗位的2016级动漫专业朱忠娇告诉记者,首次来到这里,郧西瑰丽的山水,上津古城悠久的文化,不为人知的七夕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风情素材深深吸引了我们。学校对口精准扶贫的石庙村屋后的山峦、门前的老树、沧桑的土房,包括墙根的老汉等等,犹如一幅古朴幽静的中国水墨画卷映入眼帘,真是感叹上津写生基地“养在深闺人未知”!

1603246343386880.png

                                                 仿佛大学办在了村里

   在郧西采访,石庙村老百姓争相告诉记者,学生一来写生,这里比过年还热闹啊。村民欧婷婷说,几个月时间,年轻的大学生村口小巷到处都是,看到他们我们也年轻不少。

为欢迎学生们的到来,每年县里镇里都要搞几场欢迎晚会,当地艺术人才与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展示才艺。镇里还警车开道欢迎学生写生队伍的到来,也给学生心理上一种安全之感。

   长江职业学院驻石庙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钱建东说,除了政府外,老百姓也是发在内心自发欢迎学生的到来。他们提前把家里、门前道路收拾干净,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因为学生写生的几个月,村里的小商店比过年还走俏,每天需要进货,村民家里的蜂蜜、腊肉、拐酒、香椿酱、土鸡蛋、土鸡子、红皮土豆以及木耳、香菇等干货,都被前来的老师、学生买空了。

   村民欧婷婷说:“不光是家里腊肉、干货好卖了,而且老百姓家里不起眼的犁耙、耩子,村里的石磨、石碾子,农民家里的耕牛以及手工插秧、人工割麦的场景、炊烟袅袅的村庄等都成了学生感兴趣的写生对象,画出的作品特别有意思,我们农民似乎也觉得生活在艺术里。”

     因为学生的到来,该村7名贫困农民被聘用到接待学生酒店工作,月收入2000多元钱。带来最大变化的是石庙村四组的陈国柱,他是中专毕业,家里三口人,一直没有工作,家庭贫困。写生基地启动以来,他担任学生写生的导游。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们帮他策划了创业的新路:为前来写生的学生提供美术用品,租赁画板、画架、小板凳等,还给她提供了进货渠道。聪明勤奋的陈国柱,一下子每年增加了二、三万元收入,使家庭摆脱了贫困。2019年,他家又喜添二宝,日子越过越红火。

   已经脱贫的陈玉英谈及学生写生颇有感触,她说:“不仅是家里的大米写生期间卖出去增加了1万多元收入,还有学生来后,他们的穿着及时尚的搭配,也成了村里追求的潮流。我们感觉似乎大学办在了村里,我们也似乎生活在大学里。”

    如今,石庙村不仅脱贫,而且文化也日趋丰富,村头的广场舞也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参加,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悄悄改变。

1603246353345378.png

                                        大学生成了乡村发展的“宣传大使”

    大学生围绕自然美景、美丽乡村,以纸抵心、借笔抒情,每年近千名学生、老师上万幅作品,各种写生创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从2017第一批写生队伍入驻到2019年的三年时间里,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色彩、速写、摄影甚至设计方面的作品,有的作品在省级比赛中获奖。2016级游戏专业1602班的黄琼同学的水彩画,用画笔描绘了上津古城的清晨美景,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色彩画卷:古镇蜿蜒的城墙、古朴的冷灰色调以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历史年代感,巧妙地表现了城墙的斑驳之痕,突显出城墙历经时间洗礼的沧桑感。

     2017级数媒专业1701班的陈雯馨同学的速写作品,表现的是建筑古朴、错落有致的古镇街景。她巧妙地采用S形的构图,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街道的蜿蜒,与两旁的建筑搭配在一起,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

   2017级摄影班的同学们,则用手中的照相机抓取了一幅幅山乡曼妙的风景。依山傍水的小镇、布局相宜建筑,气势磅礴的云海、瑰丽灿烂的日出……还有同学利用无人机,将整个小镇的秀丽景观,包括写生的壮观场景,全部拍摄下来,留住了美好的瞬间和感人回忆。

   写生基地成功落户,为大学生写生创作提供鲜活的素材和非凡的灵感,也是对鄂西北生态风光的垂青,更是为郧西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师生通过大量的流量带来的作品流传、口碑宣传,成为对外宣传展示郧西上津的重要窗口和途径。 

    2017年一年的写生,就使郧西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作用,这一年游客增多,前往考察的增多了,还有外国的艺术家成批来到郧西上津镇考察。法国艺术家慕名前来,为这里的美景所打动。2018年11月,40多名法国艺术家来到上津生活40多天,即兴泼墨于山水之间。不仅在当地举办了作品展,还把作品捐献给了上津镇政府。此后,每年都有外国友人来此地写生采风。

    三年来,优秀的写生作品层出不穷,也恰恰反映的是精准扶贫带来的农村巨变。因此,郧西上津大学生写生基地的作品,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缩影。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18级摄影班同学们的作品内容较几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拍摄小镇、山川和日景外,还拍到了异常美丽夜景照片:夜幕降临时,几年前黑灯瞎火、人烟稀少的小巷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路灯通明的街道,巷子两旁有当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戏班表演,照片中的夜景,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2019年优秀的人物肖像摄影作品,有不少反映了学校大力扶持当地的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改善,照片中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摄影作品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该校城市建设学院2016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陈繁珍同学,2017年来到上津古城写生,她在古城墙的画作是古老的城墙、悠长空旷的街景,而在2019年的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的是古老的城墙,城墙下商铺林立,人头攒动。短短几年,农村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写生作品是乡村变化的见证者,这是难得的文化资源。2019年,郧西县上津镇专门建起了大学生写生作品展览馆,收藏师生的写生佳作。

   在上津镇大学生写生作品展览馆,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沁人心脾的佳作:长江职业学院2016级视传专业谢琪林同学的色彩作品,以石庙村原生态的老山村、古树和石桥为题材,表现夕阳西下黄昏的美景,她采用鲜明的暖色调,描绘弯弯的路,黄黄的油菜花,富有节奏感的梯田,当夕阳洒在古朴的屋脊上,田园小丘山水相依,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静静欣赏作品,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画里的一部分。

   2017级游戏专业的胡睿同学的速写作品,用精细笔法,深入的表现青砖灰瓦的古宅,灵动的线条,不羁的轨迹,夸张的造型,精雕细刻的细节,把场景的空间关系与艺术再现美感表现的恰到好处。

   2018级动漫专业的操伟成同学的创意作品,在对古镇商铺进行色彩表现的时候,既完美突出商铺室内古朴的格局、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形态,又用漫画的手法,作了创意化的处理,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遐想。

   为了弘扬古镇上独具特色的民间纯手工刺绣工艺,2018级动漫专业的同学们,结合上津古镇的风俗人文等特点,将城墙、古街等相关民俗的元素进行创意整合,义务为当地一间名为“上津记艺”的刺绣工艺坊,设计了精美标志,已被采用。

   上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星月说,长江职业学院的精准扶贫对村里、镇里、县里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写生基地带动了石庙村等5个村脱贫致富,促进了集镇经济发展,开拓了适合当地的乡村脱贫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 这些大学生还成了郧西的“宣传大使”,让更多人认识美丽的郧西、美丽的上津。 这两年,县里、镇里的招商引资项目空前扩大,大大推动了乡村大发展。

    上津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贾礼宝说,大学生写生基地的另一个作用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大提高。这几年,成批大学生到乡村写生,村民非常羡慕,也由此更多认识了大学,从内心深处要让孩子走出去上大学,学校及师生也积极给他们帮助、引导。所以,石庙等村现在高校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将会带来农村的根本脱贫之路。

    据悉,上津古城的修复、开发得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古城改造省里拨款3个亿,近几年各级政府投入上津古城开发建设经费至少有6个亿。县镇在古城修复、开发资金安排中,充分考虑到写生基地的打造。

    长江职业学院也把这里作为乡村教育的大课堂,每年写生期间,学生要在农村接受几场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本校思政课老师外,还邀请当地干部、专家结合实际给学生们上课,学生受益匪浅。

1603246363548061.png

                                                如诗乡村画卷渐次开

   长江职业学院的到来,不仅是石庙村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给上津镇乃至郧西县都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已经有武汉的5所高校大学生到上津写生基地写生,湖北第一个大学生写生基地逐渐走入湖北高校学子的心里。

   由于写生基地给郧西带来了很大变化,为支持写生基地项目建设,从2019年开始,郧西县委县政府为每名前来写生的长江职业学院学生补贴500元。

   2019年底,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永健、校长吴昌友再次来到石庙村调研,对乡村振兴做出规划,如建立污水处理池,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建村文化广场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每家每户家门口绿化和种植花卉美化环境等等。

   针对写生基地的未来发展,李永健书记说,当时为了迅速启动写生基地,妥善解决好学生的吃住问题,选择的是当地一家最好的农庄。如果要让写生给村民收益更大化,下一步要发展特色的民宿,让学生愿意吃住在老百姓的特色民宿,这一步走好了,大部分村民都可以留下来,靠写生经济发家致富。而且还能一年四季接待游客,发展前景可观。这也是学校和村里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0年,石庙村一组已经率先启动仿古民宿建设,预计今年秋季完工,每天可接待100-200名游客。

    郧西县县委书记张涛说,郧西县和长江职业学院是永久的亲戚关系,我们将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文化优势,打造好湖北第一个写生基地,推动郧西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十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荣山认为,长江职业学院的用心扶贫、智慧扶贫,在鄂西北打造出了典型的文化扶贫案例,对十堰市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职业学院的扶贫成绩印在了老百姓心里,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该校有两任工作队长被评为郧西县十佳工作队长、郧西县“优秀党员”、2019年“十堰市扶贫先进标兵”,学校获得秦巴片区“2019年扶贫优秀单位”等荣誉。2020年春,长江职业学院获评湖北省“2019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湖北省仅10所高校获此殊荣。

   按照学校和当地政府的下一步构画,石庙村到处是反映鄂西北特色的民宿,家家皆有景,处处皆特色。大学生入驻民宿写生,游客不断,水边垂钓、农家小憩、田园采摘, 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人居环境新画卷渐次展开。

    如今,郧西上津镇石庙村文化增内涵,产业添活力,百姓乐在其中,长江职业学院用文化扶贫彩笔在鄂西北绘出了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