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摞摞学院的管理资料、科研文献,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徐礼华教授的办公桌上堆得满满的。记者走进那间朴素的办公室时,这位衣着端庄的女教授正在与一位博士生讨论专业问题。
就坐后,我直奔主题:“你认为你为什么能获得校长奖?”她沉稳地笑了笑:“我尽力在做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一切,每项努力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爱并追求着
“作为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教师,我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自己热爱的教学科研,并执着追求,这种追求是没有终点的。”徐礼华说。
从教21年来,徐礼华一直担任本科教学任务,主讲本科生必修课程《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概论》等,最近5年承担总教学工作量4279学时。她对教学工作殚精竭虑,总是先熟悉教学大纲,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用心琢磨,构建相当完备的授课体系。她既掌握本门课程,也熟悉相关课程;不但精通授课教材,还博览相关材料;及时总结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
徐礼华每年指导2至3名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参加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并宣读论文。“徐老师是我人生旅途拐点上一座耀眼的灯塔。”孙峰说。2008年,他和艾心荧合作的论文在徐礼华指导下 获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无独有偶,2009年武倩倩、陈映红又分获一二等奖,2010年汪雷、晏伟获二等奖。徐礼华指导2007级学生邢旺、王逸珂和林霈撰写的论文《组合T型截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从参评的52篇论文中脱颖而出,2010年获第一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优秀论文奖。“正是在这些赛事上的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就业之途更加宽广。”林霈说。
因为爱和执着,徐礼华在自己的领域里披荆斩棘、一路前行,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预期的目标。
教并关爱着
2004届毕业本科生李彦强因欠学费而拿不到毕业证书,徐礼华得知后立即给了1000元钱;2006年,徐礼华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时,得知学生余佳力的父母亲去世,她对余佳力更是给予母亲般的关怀。土木工程建筑学院的不少人都记得徐礼华经常强调师德修养,她认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是教育和影响学生所必备的。“她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徐老师是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她的学生们如此评价。
“注重指导我们进行课外学习,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鼓励我们参与,引导我们自主学习。”“老师经常与我们沟通交流,十分了解我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批改、反馈及时,并有指导和答疑。”“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该课程各教学环节——作业、实验、考试等的设置很合理。”“老师激发了我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上课出勤率高、学习投入量大。”“徐老师讲课总是能覆盖广泛,让我在课堂上学习本课程外,还能复习其他的课程知识,让我更好的理解掌握我们这个专业的知识,每次上徐老师的课程我总是精神饱满,可以说通过短短的几十堂课,我觉得徐老师是讲授我大学课程的最好的老师,而不是之一。”……打开学院网上的学生评教专页,能看到关于徐礼华的种种评价。
“徐老师是一位慈母般的教师,她也是我们土建学子心目中的典范。”她的学生余佳力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正是出众的教学技巧以及做出的大量努力,使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道特殊的桥梁。
学并务实着
同行张清华称赞徐礼华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徐礼华激起了许多届学生做杰出土建人的梦想,激起了许多同行做优秀教师的热望”。
作为学院负责人,她与同事们2008年将土木工程专业建成湖北省品牌专业,2010年又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并使土木工程专业以8年有效期的优秀成绩通过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评估;2009年他们将《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成功申报了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徐礼华在专业领域的影响颇大,她引人注目的影响力表现在,她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土木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土建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专业精神和虚怀若谷、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这是学院给她的评语。
“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徐礼华21年的高校教育工作,是对此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