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还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2018-01-21 09:45:39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1462433567745611.png


□策划/熊传东  本刊记者/贾  冰  陈思炎  刘思宇  图/视界网

 

“长江大保护主要抓什么?在湖北,重点在治理水污染。”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参加湖北团审议时,一针见血指出了湖北保护水环境面临的主要任务。

湖北坐拥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

优于水,忧于水。碧波清流,是优势是财富。污泥浊水,是劣势是包袱。

放眼世界,水污染治理,从来路漫漫。治理莱茵河,德国花了几十年。瑞士与法国共有的日内瓦湖,历经30多年努力,才被救活,今天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区。日本琵琶湖治理,  经历40年才有成效。

国内亦然。淮河治污已经进入第20个年头,历经攻坚克难、污染反弹和全面治理三个阶段,干流水质趋于好转,支流仍不乐观。滇池治理几十年,至今仍在不断投入。海河、巢湖等治理依然跋涉在路上。

“一块钱的污染,要五六块钱才能治理好。”这是环保界公认的比率。污染了再治理,今天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千湖之省”湖北而言,保护湖泊,要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铁腕治理。

荀子曰:法者,端也。

长江汉水润泽的荆楚大地,湖泊密集。如何保护好这些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近年,从湖泊保护、水污染防治,到水资源立法,湖北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法规,科学、实用、管用。特别是“史上最严水法”,体现了湖北遵循“绿色决定生死”理念,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守护水环境。

2014年7月1日, “史上最严”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  对拒不整改的违法单位、个人不再无计可施,  而是按日处罚、不设上限,  即使倾家荡产也属咎由自取,得不到半点怜悯;  2015年5月1日,全国最早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出台,  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5%以上,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2016年10月1日,全国首部省级《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将庄重问世,创下了征求意见最广、参与专家学者最多、审议时间最长、审议次数最多、修改次数最多的历史记录,  在源头上厘清责任体系,理顺体制机制,  保证米袋子、菜篮子的安全。

1462433653138071.png

#p#分页标题#e#

 三年编制生态法网

连续三年,两部法规和一项法规性决定,遵循“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以壮士断腕的非凡勇气和魄力,湖北敢为天下先。《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施行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力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伸出了大拇指:“这就对了!”他认为,水污染一定要预防为主,先污染、再治理的成本会非常大,必须从源头严格控制,湖北探索为全国治理和防范水污染树立了标杆。

如今“1+5+N”的规划正在紧张编制。“1”,是指《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5”,是包括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等在内的5个支撑性专项规划;“N”,是对已经出台的湖泊、湿地、饮用水源地等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进行修改调整。

随着治污理念和技术的提升,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源头。丹江口下游,襄阳市双沟镇,摆渡的刘东国师傅对我们说起此前的“酱油河”,仍然心有余悸。汉江重要支流——白河,从双沟镇蜿蜒流过。2006年以前,由于上游河南新野县小造纸、小化工厂大量排污,白河变成了黑色的“酱油河”,“吃不能吃,用不能用,守着一条河买水喝,还有不少人得了重病。”

经过鄂豫两省相关部门十多年艰苦的协调与合作,上下游一起努力,一批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关停,白河水质逐渐好转。现在,河南新野的环保人员每个月都要取几次河水抽检水质。湖北省环保厅建设的白河水质自动检测站也于去年底运行,24小时自动检测同步传送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置污染问题。

磁湖是黄石的城中湖,约10平方公里。过去,磁湖岸边有数十座工厂,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排湖中,严重污染了磁湖水体,达到劣五类,城中湖变成了臭水塘。2013年开始,黄石市综合整治磁湖水环境,总投资近15亿元,通过污水截流、岸线整治、景观建设,磁湖水质提升到三类,擦亮了“城中明珠”。

武汉东湖沙湖连通后,人们发现,水生植物长势明显好于以前。到2020年,武汉市江湖水系将基本连通,166个湖泊将构成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生态湿地群。

1462433718992743.png

梁子湖的艰难抉择

鄂州市梁子湖区内,以珍珠养殖为支柱产业的“华中珍珠第一镇”,面临艰难抉择。美丽珍珠竟由粪便养大通往梁子湖区的公路上,有一道醒目横幅 “欢迎来到华中珍珠第一镇”该镇名叫东沟镇,据悉,全镇现养有珍珠2.6万亩,年珍珠产量71吨。

村民称,2003年前后,东沟镇的珍珠养殖户还有3650户,如今却锐减到大约2000户。珍珠经济面临艰难抉择珍珠养殖,使东沟镇部分珠农富起来了。于是,东沟镇“珍珠经济”模式开始扩张。东沟镇“珍珠专家”、鄂州市珍珠协会会长张明俊表示,根据环保的要求,该镇一直在推行“种青养鱼,培肥水质”的“健康养殖”模式。即,对水塘进行鱼珠混养,通过种青草喂鱼,鱼排出来的绿粪,又可以养珍珠。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其“健康养殖”模式却没有得到扩张。在梁子湖区沼山镇的楠竹村和夏嘴村,村民们纷纷抱怨招商引资过来的珍珠养殖项目,使原来的青山秀水变味了。

为追求效益珠农超限养殖现象普遍,且珍珠挂养密度远超每亩500只的限定。“珍珠状元”陈绪金说,他每天都在观察珍珠水体的颜色,并根据水面在早晚不同的颜色进行投肥。不投肥不行,在他的水塘里,每亩挂养着珍珠蚌3000只。因为水塘实行鱼珠混养后,只有草鱼吃草,可鲢鱼、胖头鱼等鱼类,都会与珍珠蚌争食浮游生物。

在该镇夏嘴湖看到,四五百亩水面上满是挂养珍珠蚌的塑料瓶。湖边村民钟海松、钟春年、黄寿元、夏移胜等人介绍,这是当地于2006年招商引资进来的一个项目,老板是浙江人。由于投放鸡鸭粪便养殖珍珠,不过半年,原来清澈的夏嘴湖湖水变绿了:村民们再到湖里洗衣服,衣服穿到身上都发痒;村民打井的水不敢吃了,大家不得不买来桶装纯净水饮用;而湖里的鱼更是带一股腥臭味,没人敢吃。

忍无可忍的村民开始怒割珍珠蚌。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冲突才平息下来。2007年8月,省农业厅和省环保局联合颁发禁养限养珍珠的文件,其中规定:严禁在风景区和大中型湖库中养殖珍珠;严禁投肥养殖;严格控制单位水面养殖密度,挂养密度不得超过500只/亩;等等。

对此,湖北省水产局产业处有关专家解释:珍珠养殖本身不存在污染问题,问题是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珠农要投肥养殖。大量有机物沉积在底泥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易消除,很难治理。

幸运的是,人们选择了适度退让。1984年,省政府重新明确省梁子湖管理局管理职责后,管理局强力执法,竭泽而渔的捕鱼乱象得到遏止。2007年开始,省政府对梁子湖展开5次大拆围,围网被拆除。2007年,省委专题研究梁子湖生态保护,确定“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基本方针。此后,流域内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苎麻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取缔。

近年,国家和湖北省持续向梁子湖投入资金进行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武汉大学梁子湖生态站20年来在湖中种下的水草,繁衍生发,面积累计超过20万亩。

梁子湖模式,政策层面是政府重视群众支持,部门携手各方配合;技术层面是持续不断地构建本土水生植物优势群落,重建原生态系统,如大量种植本土优势物种黄丝草,限养草食性鱼类,每年4月-9月为禁捕期,促进野生鱼类繁衍。

2011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水利部验收全国9大重点湖泊(滇池、太湖、巢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梁子湖、抚仙湖、乌梁素海)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项目,梁子湖获得“最安全”的评价,居各湖之首。

同年,财政部、环保部首次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梁子湖在20个候选湖泊中排名第一,最终与新疆博斯腾湖、吉林松花湖等成为首批8个试点湖泊,在9亿元项目资金中占1.6亿元。

#p#分页标题#e#

   重现洪湖“浪打浪”

4月1日起,洪湖进入休渔期,往常要早起晚归出船打鱼的王贵才,如今歇了船篙,坐在自家的两层船楼上晒太阳。少了渔船往来,烟波浩渺的湖面显得寂寥空阔。随风而动的波浪翻白处,时有水鸟飞跃捕食。

“洪湖总算又活过来了,以后可不敢再过度开发了。”王贵才1962年从微山湖迁来洪湖,自此以湖为家、三代事渔,见证了洪湖的变迁。

在王贵才的记忆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洪湖最美好的时光。“那时候,可以说是‘捞鱼’,跟歌里唱的一样,一网下去,就满满一舱鱼,很多渔民的家底儿都是那时候攒起来的。”他说。“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然而,歌里那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在疯狂猎捕下,洪湖鱼汛规模锐减,为增加渔获,渔民们开始使用“绝户网”,网眼织得密如蚊帐,一网下去,大小鱼虾无一幸免。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保护科科长邓兆林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疯狂无序的天然捕捞难以为继,中科院水生所引进了围网养鱼的项目。眼见从事水产收入高,很多农民弃农从渔,加入围网大军。

一场旷日持久的“圈湖大战”开始了,众多渔民涌进洪湖,插旗为标,插竿围网,无数个小鱼池将洪湖切割得支离破碎,逐渐形成了壮观的“水上长城”,昔日“浪打浪”变成了“竿连竿”。“围上网就是自家的鱼池,你围200亩,我围500亩,‘湖霸’们用拳头争地,相邻的村庄居民甚至为此发生械斗。”王贵才说,他们家就曾经围了700多亩水面。

上世纪90年代末,养鱼饵料不足,渔民们转而养螃蟹。围养的螃蟹吃完了围养水域的水草,渔民们需要到其他水域绞草作料。短短几年时间,湖区水生植物急剧减少,水草覆盖率从原来的98.6%下降到只有零星水域有水草。而围网的面积则在2004年底达到37万多亩,占到洪湖53万亩水面的70%。

张圣元是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阳柴湖示范区的协管员。他介绍,水草绝迹之后,为了增强水的肥力,渔民们开始“整车整车地往水里倒肥料”,水体被严重污染。渔业资源渐近枯竭,一部分渔民“转行”捕鸟,他们用猎枪、网套、钩子、投毒等方法大肆捕捉水鸟。张圣元就曾是洪湖有名的“捕鸟王”。

随掠夺式渔业开发而来的,是环境的急剧恶化。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卢山说,2004年的调查显示,洪湖的鸟类仅余2000多只,水质为劣四类、劣五类,野生鱼类种群趋于单一化和小型化,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程度。洪湖的生态恶化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救救洪湖”的呼声越来越响。

2005年,湖北省政府拨付7000万元专项资金,打响了一场牵涉周边10余个乡镇、近1.5万人的“洪湖生态保卫战”,目标是在2007年前,将洪湖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水域的围网拆除,将洪湖水域养殖总面积控制在水域面积的10%以内。

“如果不能拆除围网,洪湖生态恢复就是空谈。”邓兆林介绍,洪湖治理的关键在于渔民上岸,但让所有渔民马上上岸显然不现实。作为缓冲手段,对于2500多户以湖为家、岸上无房无业无收入来源的渔民,给予每户20亩水面开展生态养殖。此外,在7个月安置过渡期内,给渔民每人每月发放1050元补贴。

随后一年,洪湖上曾经密密麻麻直插水面的撑网竹竿被清除,近33万亩水面“拆围”完成,水阔天长的景象再现。

围网大量拆除,让濒临死亡的洪湖有了喘息之机,但已遭破坏的水生植被和鱼类资源的恢复并非朝夕之功。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曾晓东介绍,按照多个部门参与编制的《洪湖湿地生态建设综合规划》,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恢复生态。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洪湖重要生态指标呈‘U’字形走势,2004年左右是谷底,现在又逐渐攀升。”邓兆林指着自己绘制的图表说,2015年,洪湖水质总体恢复到地表水标准三类水平,天然迁徙鸟类种群恢复到20多万只,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洪湖水、浪打浪”的景观重现。

让保护区的人们兴奋的是,去年12月份,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专家在阳柴湖示范区,发现了两只青头潜鸭和规模上千只的冬候鸟鸟群,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濒危鸟类紫水鸡,也相继被发现。

随着国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实施,渔民上岸已成定局,告别人工养殖时代指日可待。但生态恢复仍面临很多难题。在江汉平原,洪湖是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江汉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长期以来农业面源污染难以解决,有着“中南之肾”之称的洪湖,承接着来自上游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不堪重负。

在洪湖入湖口、河道和养殖区周边,成片的水葫芦触目惊心。在水葫芦集中的区域,下面的沉水植物会因缺氧而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发臭,威胁着鱼蟹的生存。虽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清理,但其危害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曾晓东表示,严重时洪湖上水葫芦面积高达10万亩,这些来自上游河渠的“入侵者”,进入保护区后四处漂散、迅速繁殖成灾。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全流域协作。目前,洪湖的生物多样性指标还远远没有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生态恢复依旧任重道远。

2012年10月1日,《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在湖泊水域围网、围栏养殖;已经围网、围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限期拆除。生效3年多的《条例》,在洪湖却难以落到实处。“围网捕鱼,不管,会引起环境问题;管严了,又担心引起民生问题。”朱俊华很无奈。

2015年初,政府下定决心,“一揽子”解决渔民住房、就业、社会保险、资产处置、子女就学等问题,帮助渔民退得出、稳得住、不反弹。“人放天养,自然捕捞,修复生态,才是洪湖重焕生机之路。”朱俊华说。

 

“拆除献绿”任重道远

4月17日,沙洋县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位于后港镇港口村9组的200余亩长湖围进行撤除,正式启动长湖拆围工作。

长湖位于荆州、荆门、潜江3市交界处,是我省第三大湖泊,水域面积150平方公里,库容2.7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240平方公里,沙洋境内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水面围养殖面积达6.67万亩,通过对2011年2014年长湖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水质种别为劣Ⅴ类,重度污染。

沙洋县成立长湖拆围工作指挥部,调查摸底污水排放,制定方案,县4大家全部领导和县直部门、相干镇分别包保102处围湖拆围工作,并成立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长湖水上派出所。

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各围湖点专人盯防,组织展开6次专项整治。他们对毛李镇仓洼围湖投肥养殖严肃处理,摧毁填埋200平方米化粪池,将其库存的10吨生物肥返厂处理,罚款1万元;对凤井围湖库存的7吨生物肥返厂处理。

沙洋县兼顾推动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治理,荆玻、荆华铝业、红蜻蜓等企业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动,后港镇污水处理厂已运行。官垱镇、五里铺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申报。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纳入明年申报计划。

在黄石大冶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3月30日,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晓梅及市人大代表们兵分三路,奔赴大冶湖、保安湖、网湖,就湖泊管理保护情况展开视察。

上午9时30分,在开发区汪仁镇磊山村附近,还未走近大冶湖畔,先听到一阵“嘎嘎”叫声,循声而去,只见不远处,百来只鸭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原来是有村民筑堤围湖建养鸭基地。随后,在开发区大王镇金湖村、大冶市东岳街办新美村都发现了围湖养殖情况。

围栏养殖对水质污染极为严重,为大冶湖污染“五大杀手”之一。此前,曾报道大冶湖总水域9万亩,围栏养殖覆盖6.3万亩,插有120万根鱼竿,让不少黄石人忧心忡忡,究竟大冶湖围栏养殖何时休?

去年10月30日,黄石市政府发布了《大冶湖围网养殖拆除通告》。今年1月13日,黄石市政府又出台《大冶湖围网养殖拆除实施方案》,共计投资1.03亿元,其中渔民安置资金达5030万元。该方案规定:5月1日前园博园附近范围内养殖围网全部拆完,全湖在今年10月30日内全部拆完。

目前,大冶湖养殖围网拆除已启动,据大冶湖管理局统计,截至3月底,共计签订拆围协议41户,面积近21846.97余亩,其中已拆除6606.4亩。其中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定拆围对象83户62893.7亩,已签订协议22户1.6万亩,已拆除6户3460亩。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