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学者风范 医者情怀
2018-01-21 09:44:57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专访“医疗扶贫专家”、武汉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

□记者/陈思炎    通讯员/黄冬香   张方方

 

 1.png

人物名片:

姚尚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所长、麻醉与危重病学教研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先后承担了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10余项部省级课题,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提名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2013年,获国内麻醉领域最高奖首届“中国麻醉医师奖”,2015年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收录。

2.png 

他,怀揣医者的大爱,走进无数因灾难而恐惧的人心里,用无疆的大爱和精湛的技艺让灾区人民看到希望;他,将先进的医疗技术,送到救援现场、老少边穷,他说,这里是更需要它们的地方;他,发挥大医院的品牌效应,致力打造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他说,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他,是一名癌症患者,经历过头、颈、肾等部位三次大型手术,他说,从医30多年,斑白的发丝印证了他对患者倾注的心血;他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穷人的“扶贫”专家,为此,他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他,就是“医疗扶贫专家”、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教授。

3.png 

笃志医学    终成著名麻醉学专家

 

姚尚龙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4个儿子拉扯大。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体会到了穷人看不起病的痛苦,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如愿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1982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姚尚龙在皖南医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医生。一次手术后,病人满怀感激地握住外科医生的手说:“您的医术真高明,我一点都不觉得痛。”听到这番话,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龙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师的作用,可是病人们却并不明白。”从此,姚尚龙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出色的麻醉医生,要让大家认识到麻醉的价值。

1984年9月,姚尚龙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师从当时麻醉学界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刘俊杰教授。正是刘俊杰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姚尚龙从一个真知实干的麻醉医生一步一步成长为麻醉学界的知名专家。

姚尚龙在三十多年的医学生涯里刻苦钻研,开拓创新,陆续取得了诸多实效性的成果。他先后承担包括“从‘炎症消退障碍’角度探讨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张力敏感基因在机械牵张介导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涉及跨膜新号转导上游通路激活机制的研究”、“张力敏感基因在机械牵张介导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APK1 致中性粒细胞凋亡促进急性肺损伤炎症消退的机制研究”等在内的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部省级课题。

近年来,姚尚龙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及企业合作,研制出一系列UE可视喉镜系列产品,有效地提高了急救及麻醉患者插管的成功率,降低对患者气道的损伤,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2015年,UE可视喉镜在国际、国内多项专业医疗设备展览会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目前,这款可视喉镜已经在全世界二三十个国家广泛应用,为中国医疗器械赢得了世界地位。

4.png 

学科领航    在坚持中追求与突破

 

除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造福万千患者外,作为国内知名麻醉学专家,姚尚龙在拓展学科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尽心竭力。他担任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近20年,目前,该科成为国内最大的麻醉学临床、教学、科研中心之一,年手术量4万余例,临床麻醉质量和安全性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十年来无一例麻醉死亡病例。麻醉科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及“湖北省优势学科”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位列国内前五。

同时,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致力于把麻醉医师协会发展为麻醉医生之家,承担更多麻醉医生维权的工作。他不仅切实奉行医师协会的宗旨,致力于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还要求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健全地方协会组织、加强多学会间合作等措施以实现临床麻醉、ICU、疼痛等整个麻醉相关学科和谐发展。

姚尚龙的弟子众多、成就斐然,在业界闻名,连庆泉、类维富、王月兰、武庆平、尚游、金胜威、王寿勇等人,已成为全国各地麻醉精英。不但如此,他还积极地利用自己麻醉界知名专家的优势,向麻醉界、医疗界和普通公众宣传和介绍麻醉医生工作的重要性。

2012年春节,一部由《江南style》改编而来的《麻醉style》风靡网络,红遍国内。这是一群在万家团圆之时仍在守护生命的麻醉医生自编自演的舞蹈。而编舞者正是姚尚龙。

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有意就我国麻醉医生的工作现状进行深度报道。姚尚龙接受记者采访时,生动阐述了麻醉医生们的工作状态。他在节目中说:“麻醉医生似乎注定是幕后英雄。病人做完手术后,感谢的是外科医生;患者大多数不知道麻醉医生的姓名,更不知道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作用和付出。”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一特殊的全体,也希望国家能采取具体举措,切实改善麻醉医生的工作状况。

《过劳的麻醉师》节目播出后,受到全国麻醉医生的欢迎,更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当日微博转载量即达到220万次,并在微信等社交平台引发讨论热潮。

 

灾难救援    用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作为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曾多次率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SARS救治、雪灾救援、汶川地震援助……每一次社会需要的时候,他都二话不说,挺身而出,他被医疗圈的朋友亲切地誉为“医疗扶贫专家”。

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姚尚龙第一时间带领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看着满目苍夷的场景和伤残的百姓,他一边指挥相关人员救援,一边利用间隙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当时,他是全队手术麻醉做得最多的专家。虽然他已年近六十;但是他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技术,却赢得了伤员和同仁的赞誉。

“灾难、病人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这是医生的天职。” 姚尚龙说。四川德阳什邡市曾是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如今修葺一新的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场上竖立着一座抗震英雄纪念碑。碑文英雄名单赫然刻着: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及其团队。

汶川地震2年后,姚尚龙惦念灾后的人民,重返灾区。什邡受灾群众谭邦富在灾后重建时不慎摔伤腰椎,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一套脊柱器械,通过手术安在腰椎上,就能让他重新站起来。然而价值近2万元的器械,对于农民谭邦富来说太昂贵,他打算放弃手术,等待截瘫的命运。时任湖北省赴川医疗救援队第二分队队长的姚尚龙恰遇此事。

姚尚龙当即电话联系协和医院器材科,指示尽快找到一套合适的器械送至灾区。当晚6时,器械辗转运至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二天早上,姚尚龙亲自负责麻醉,这套脊柱固定器械被安进了谭邦富体内。从开始联系到手术完成,仅用了20小时,所用器械及手术费用也全部免除。

还是这一天,11时28分。姚尚龙带领几名专家,正聚精会神给一名复合外伤患者做手术。突然,手术室墙体开始晃动起来,窗户玻璃砰砰作响。“地震又来了!”有的医生被震到墙根,有的倒在了地上。“怎么办?”此时,患者的伤口已经打开,鲜血正汩汩地往外冒。千钧一发之际,姚尚龙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我们不能走!”在他一声大喝下,大家镇定下来,等到余震稍缓,完成了这台手术。

灾区人民“因贫弃医“的痛楚,深深地刻在了姚尚龙心里。酸楚之余,他立即行动。2008年5月,他主持了对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价值100万元的医疗救助,并力主其在灾后成为武汉协和医院的技术支持医院。

灾后数年,姚尚龙几乎每年都回访、探望当年的病患。有感于灾害中孱弱的创伤救治现状,他开始大力倡导创伤救治研究与普及。2010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与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PTCF)共同合作的“初级创伤救治”国际培训项目正式拉开帷幕,姚尚龙正是有力推动者。该项目随后培训了大批创伤救治专业人员,促进了我国初级创伤救治的发展。

 

带病援疆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扶贫不仅应是对经济的援助,更应能传授技能与知识。”姚尚龙深知,光靠一己之力是有限的,为此,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对贫困地区进行医疗援助,通过技术、智力的支持,将先进的医疗技术散播到老少边穷地区,在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造福当地百姓健康。

2010年底,姚尚龙的妻子因为外伤完全昏迷二十多天,九死一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系援疆工作的他,在当年第二次刚做完化疗后不久,亲赴新疆签对口支援协议。

2011年,武汉协和医院对口支援新疆博州人民医院。姚尚龙当时分管医院医疗工作,他充分发挥品牌、人才和技术优势,在技术援助、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扶植等多方面,对博州进行智力、技术帮扶,并不顾年迈,多次亲赴新疆,指导帮扶工作。

2012年8月1日,姚尚龙带领医疗队,到牧区的蒙古包和中哈边境边防哨所,为当地群众和边防官兵送医送药,受到当地牧民和边防官兵的热列欢迎。68岁的哈萨克牧民帕提古丽,因患高血压致脑出血十多年,当老太太拿到姚尚龙免费赠送的药品时,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武汉的医生亚克西”。

“老少边穷地区,确实需要大医院慷慨解囊,要把对口支援看作责任,医疗扶贫要接地气。”自2010年以来,姚尚龙每年至少两次亲自赴疆对口支援,通过“专家查房、专题讲座、手术带教、门诊指导”等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博州分院成立了“哮喘之家”,建立了介入治疗室,开展了“新式剖宫产”、“直肠癌根治术”等14项新技术,为博州分院带来了大量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理念。

不仅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为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在姚尚龙的倡导下,武汉协和医院每年还邀请博州医院医护人员到该院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学习,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同时,协和医院还与博州医院搭建了远程医学平台,便于持续开展远程会诊和教学活动。

新疆博州,只是姚尚龙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2015年5月,姚尚龙带领协和医院10个专业的国内知名专家,到福建闽东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并作专题学术讲座。根据规划,协和医院将对闽东医院全方位对口帮扶,3年内帮助建立一批重点专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多年来,姚尚龙帮扶的脚步几乎遍及湖北所有地市县,鹤峰,洪湖,应城、通城……山山水水,岗岗岭岭,都留下了他的真情与足迹。“医疗扶贫,是要帮助更多基层老百姓解决具体的医疗难题。”正如他所言,做好医疗扶助,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由于在医学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姚尚龙获得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谈起受到习主席接见的情景,姚尚龙反复说他当时无比激动,“当时我和所有的代表都一样双眼湿润,当习主席听说我是一名医疗工作者,且做过三次手术时,还特地问我来自哪家医院,特意叮嘱我要保重身体。”姚尚龙表示,这个奖虽然是颁发给个人的,但体现了扶贫脱困对整个医疗界的肯定和期待。

因常年奔波忙碌,2010年左右,姚尚龙身染重疾,头部、颈部先后手术,又罹患肾癌,摘除一侧肾脏。然而,他不管不顾,进入古稀之年的他,仍旧活跃在医院的医疗救援、对口帮扶工作中,乐此不疲。“两鬓斑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他说,“扶贫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更多医务工作者加入医疗科技扶贫、健康扶贫。”

责任编辑/实言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