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药食同源:饮食养生的现代实践与故事
2025-08-27 17:36:37   来源:今日湖北

本网讯(记者可夫、通讯员王德义) 药食同源理念根植于中华传统医学智慧,强调食物与药物的天然互通性。在当代健康意识觉醒的浪潮下,这一理念通过创新产品与科学实践焕发新生,人们通过饮食调整实现健康管理的故事,彰显健康管理崭新思维。

1756287302705531.png 

医院食堂的节气药膳:科学配比下的养生新潮

在西北的一家人民医院,一场“舌尖上的中医药革命”悄然展开。该院结合二十四节气与《黄帝内经》的食疗理论,研发出“百合红枣八宝饭”“高纤五黑豆面包”等特色药膳。例如,大寒节气推出的八宝饭,以红枣补气、百合润肺、谷物健脾,既符合传统养生逻辑,又融入现代营养学配比,成为患者与家属的“健康爆款”。一位陪同父母就诊的女士表示:“在家炖汤时也会加入红枣,既能提味又能补气,一举两得。”

医院的创新不仅限于菜品,还推出“中药材药膳包”,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方剂,经改良后成为方便炖煮的预制包。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刘言指出,药膳研发需兼顾中医理论与现代饮食习惯,例如姜黄肉桂奶茶的推出,既保留姜黄抗炎、肉桂温阳的功效,又通过奶茶形式降低年轻人接受门槛。

这一实践背后是政策推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助力。四川内江的天冬产业园种植面积达5万亩,开发出天冬膏、饮料等产品,既为药膳提供原料,也带动乡村振兴。

新零售跨界:盒马与同仁堂的“养生小金碗”

2024年底,一家企业与百年老字号合作推出“药食同源小金碗”系列,包括人参枇杷炖秋梨、红茶牛乳青稞粥等产品。其中,“苹果黄芪水”凭借“补气+低糖”的标签,销量环比增长超100%,成为都市白领的办公桌常客。90后消费者分享道:“每天一杯养生茶,既提神又调理体质。”

这样的创新不仅在于产品形态,更在于解决行业痛点。传统药食同源产品常因口感苦涩或制作繁琐被诟病。通过调整配方,如增加苹果比例中和黄芪苦味,并推出即食粥、便携装等形态,兼顾便捷与功效。例如,山楂煨牛排将山楂的消食化积功能融入西餐,吸引年轻家庭。然而,市场反馈显示,药食同源产品需平衡健康与美味,例如部分用户认为苹果黄芪水“药味过重”,促使企业持续迭代配方。

这一跨界合作背后是政策红利。2023年国家将西洋参、灵芝等9种物质纳入食药目录,推动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企业依托线上线下渠道数据,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形成从原料种植到终端零售的全链条布局。

1756287323936918.png 

“解药酒肆”:中医诊所里的养生新体验

在南方一家名为“解药酒肆”的餐饮店与中医诊所联动,推出“药食同源”主题菜品。店内菜单由烹饪协会药膳专业委员会指导,例如用淡豆豉(药食同源物质)制作的老友粉,既保留传统风味,又具健脾化湿功效。主理人介绍:“顾客在诊所咨询养生建议后,可到酒肆点一杯罗汉果咖啡或当归酒,实现‘食疗即疗愈’。”

这一模式精准锁定“脆皮青年”,即亚健康年轻人。熬夜族偏爱添加枸杞、桂圆的酒饮,而上班族则选择石斛咖啡健胃益脾。有执业医师强调,药膳需因人制宜:“阴虚体质者应避免桂圆等温燥食材,需结合体质调配。”例如,店内推出的“五白饮”(含茯苓、山药等)针对肺燥人群,而“苹果黄芪水”则适合气虚者。

市场蓬勃背后亦有隐忧。部分商家夸大功效,如宣称“一杯见效”,甚至违规添加药品。由此,药师提醒:“食药物质虽安全,但体质特殊者需遵医嘱,避免盲目跟风。”

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交响

从医院食堂到新零售货架,从中医诊所到都市餐厅,药食同源的实践正以多元形态融入生活。这些事例揭示其成功共性:科学配比为基础、政策规范为保障、消费需求为驱动。未来,随着食药目录扩容与健康素养提升,这一古老智慧将继续为现代人提供“寓养于食”的健康方案,书写更多“舌尖上的治愈”故事。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